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俄乌冲突两周年:影响与启示》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欧洲内部在“是否对俄脱钩” “是否加快乌克兰加入欧盟的程序”“欧盟战略自主的资金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较多分歧。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战事进展及美国对俄制裁升级,欧洲内部的矛盾及分化还将继续,这将是影响欧洲安全结构的一个核心动因。
报告表示,今年2月24日是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俄乌冲突作为冷战以来最大的国际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的演进和全球秩序的变化已经且将产生深远影响,深刻影响着欧洲各国的内政和社会,不单是俄乌双方的直接兵戎相见,也是欧洲各国利益博弈、矛盾迭起的焦点所在,欧洲的分歧也在这一事件冲击下凸显。
报告指出,冲突导致的粮食、能源、半导体等多种产品供应链中断令许多国家受到影响,促使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快重组。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大麦、玉米及植物油等粮油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冲突导致的出口中断使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和叙利亚等高度依赖小麦进口的国家饥饿状况进一步恶化。其中,乌克兰的出口在2022年暴跌30%。
此外,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供给结构受到冲击,需求结构发生巨变。冲突爆发后,欧、美、英、日等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多轮制裁,致使欧洲能源缺口逐渐扩大,能源价格飙升,制裁引发的反噬效应令欧洲经济不堪重负。
其中,“北溪 ” 管道被炸当月,美国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已占其天然气总出口量的70%,而欧洲天然气均价是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七倍多。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量同比减少近两成半,欧洲电力合约价一度上涨近3倍。
与此同时,制造业供应体系紊乱,全球贸易受损。镍、钛、钯等稀有金属是航空、汽车、化工、装备等制造业生产必不可少的上游关键材料,冲突导致相关金属原材料供给失衡,价格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