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23—2024学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全国指导教师会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拉开帷幕。来自相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全国学校代表及大赛指导教师等2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以劳树德、以赛促教、以教强国”的大会主题,强调要积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共话新时代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之道。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National Youth Labor Skills and Intelligent Design Competition,简称AILD)的全国指导教师会,大赛秉承人文引领、以劳育人、智能驱动、五育并举、人才强国的宗旨,面向小学、初中、普高、中专、职高的在校学生,致力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刘嘉麒在发表了题为《既为师 也为友——我从学生到老师的体会》的专题报告。刘嘉麒院士以其丰富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经历,向大家解读了师生关系、教育的本质,向在场嘉宾传达了关于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启示,并强调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根本作用,分享了自己立志以读书改变命运,以所学报效祖国的心得经历。同时,刘院士也表达了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认为只有把工作变成事业,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和毅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理想。现场,刘院士勉励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多读系列专著,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并嘱咐道,青少年要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探索,勇于创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智库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对《科学教育与教育科学》进行了分享,深入剖析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王渝生认为,科学教育不仅应传授知识,更需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强调,教育科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将科学方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他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并倡导在政策制定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的有机结合,以助力国家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为使选手们高质量参赛,会议针对2023—2024学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初赛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赛事解读,参会嘉宾能够更清晰地掌握赛题内容、要求、流程、报名通道、评价标准和机制、相关注意事项等赛事信息,从而积极备赛,力争在2023—2024学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中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大会还举行了AILD省组委工作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何灵燕、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校长张园勤进行了首届AILD大赛经验分享。大会同时对挑战A:绿水青山(无碳小车)、挑战B:负重致远(创意结构)、挑战C:春华秋实(绿色能源)等9个赛题进行了赛题概述及专题解读。在实践体验环节,参会嘉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教具器材的实际应用,并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使得参会嘉宾可以共同分享宝贵的赛事及教育经验。
与会者表示,将切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履行教师职责,做师德建设的践行者,携手推动劳动教育的普及与提升,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新时代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道而贡献力量。(岳乐 区新科宣 文/图)
上一篇:彻底凉凉!她被多平台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