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到现在,男婚女嫁的习俗影响我们上千年。
过去都是包办婚姻,新时代下则是崇尚恋爱自由。如果两个人要走向婚姻的殿堂,比如要有感情基础,同时相互依恋且尊重。
有了这三点,就可以跨越一切不可抗因素,比如年龄、身高等。
很多人认为爱情是包容,笔者内心并不认可,因为它真的很脆弱,不同的经历会导致不同的三观,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只有建立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下,才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爱情直至结为夫妻。
声名鹤起的中国画家杨彦,在53岁的年纪曾邂逅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结婚对象为21岁的非洲女孩。
消息一经公布,随即引起热议,他们认为二者的婚姻不会长久。
生活习惯、自身经历、眼界见识等等,根本都不在一个层次,毕竟生长的环境不同,许多东西确实没有办法迁就。
时间似乎证明了人们的猜测,两个人在结婚后拥有了一个儿子,本以为幸福平淡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杨彦最终选择了剃度出家。
个人情节
杨彦能和一位非洲女性迈入婚姻殿堂,并不是偶然,他的内心早就有类似的情节,一切都要从1998年说起。
那年杨彦40岁,经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喝茶聊天,畅谈艺术领域的琐事。
有一天因为下雨,做客地点临时更改到朋友张二苗的家中。
刚进门的那瞬间,杨彦便被眼前的一座雕塑所吸引,它的皮肤黝黑,原型应该是非洲少女。
张二苗陪同其上前查看,讲述了这个艺术品的来源和经历,并表示“杨老师如果喜欢,可以送给他”。
说实话,杨彦确实很喜欢,但各行各业有所谓的“隐性规则”,加上容易影响自己的创作,他最终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回家后,杨彦始终停留在见到雕塑的那一刻,并且时常会脑补原型的样子,她一定会很美。
年龄一天天增长,杨彦自己不着急别人都替他着急,身边经常会有朋友给他介绍对象。
在没有见到这个雕塑的时候,杨彦还会考虑家庭条件、个人性格等方面是否匹配,没想到见了这座雕塑后,杨彦的心思就不在相亲对象上面,时不时地就会想念雕塑原型的美貌。
杨彦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别人,因为他怕遭到议论。
创作风格本来就与行业的相关画师格格不入,现在就让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未免会让人觉得有些打破三观。
从这个时候开始,只要有人介绍对象,杨彦就会谢绝好意,因为他不想耽误别人,只因个人内心情节在作祟,但又放不下“偶像包袱”。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彦意识到很多身外之物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2011年杨彦决定大胆追求内心所向。
邂逅非洲
能力上的出色让杨彦受到了行业的认可,2011年受邀来到塞拉利昂的庆典,他借此机会开始领略非洲风光。
眼中的真诚打动了随行的工作人员,他专门为杨彦请来了一位导游,为他写生创造条件。
人生很多时候只差决定,如果你真的想成功,那就行动起来,估计连杨彦自己都没想到,无意的尝试让他追寻到了爱情。
这位向导来自当地的大学,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刚出现在杨彦面前的那一刻,他就完全忘了自己要干什么。
这和雕塑的那位梦中情人,未免太相像。
两个人互相做了自我介绍,这才得知女导游的名字叫爱达,随后开始了接下来的观光之路。
爱达介绍景点的方式有些特别,每到一个地方,先会用纸笔画出它的路线图,然后逐步讲解由来和发生的故事。
杨彦有些个人的“小心思”,如何能吸引住她的目光?话罢,他拿出画板绘制线稿。
一旁随行的朋友不停偷笑,他看出杨彦多少有些羞涩,这可不像名满画界的大佬,怎么还会有这一面?
爱达看到杨彦精湛的画技,忍不住大喊了起来。这或许是当地的风俗习性,碰到好的东西无需含蓄。
这次旅行活动结束后,双方也只是互留了联系方式,没有什么特别的进展。
时间过得很快,杨彦已经确定了归国的时间,可内心还是有些遗憾,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过这种心动的感觉。
随后杨彦向爱达表明了个人的爱意,后者得知该消息时不知所措。
在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后,爱达决定和杨彦接触一段时间,毕竟两个人的年龄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杨彦推掉接下来的行程,和爱达开始了进一步的相处。
那一年爱达才21岁,两个人相差30年的时光岁月,可两个人都愿意为彼此的终身幸福做大胆的尝试。
估计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一段婚姻就这样促成了。
两个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6个月之后便有了共度余生的打算,于2011年10月份回国登记并正式结为夫妻。
剃度出家
消息一出,随即引起热议。
有人说爱达目的不纯,有人说杨彦有钱真的是为所欲为,二者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受到影响,反而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地域和习惯上的差异,让爱达显得有些吃力,杨彦为了陪伴个人妻子,推掉了诸多活动,两个人都在为彼此做着牺牲。
婚姻的第二年,他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儿子杨和平。
这个名字之间有着杨彦的情感寄托,因为非洲时不时地有战乱发生,他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永远保持和平。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引得了网友们的羡慕。
两个人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会十指相扣,有人将其称之为“国际友爱代表”,但谁也没想到最终会以潦草收场。
2018年,杨彦突然宣布剃度出家,随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关于他的各种皈依照片。
估计连爱达自己的都没想到,舍身嫁到异国他乡,后来会孤苦伶仃留下自己和孩子。
反对的声音愈演愈烈,有一次杨彦终于进行了正面回应:追求大智慧。
言语之间有些沙哑,有人说他可能生病了,在做延续寿命的最后尝试;有人说他真的是被佛法感化,自己在财富上已经没有追求,想要实现人生境界的富足。
行动远比言语更重要,杨彦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真的是对艺术瓶颈的突破。
剃度出家后的杨彦,除了潜心修行佛法外,还会进行创作,他极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或许才是晚年时期最真的目的和享受。
笑侃人世间
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杨彦一生都在追求真实的自己,做出这个决定似乎并不意外。
当然,这些行动的落脚点都在于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切身遵循内心的想法,就不算辜负人生,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中一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