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
创始人
2024-04-01 19:24:14
0

原标题:“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天青地彩绘描金人形耳带盖瓷瓶。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清釉香水瓶。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青花加彩描金纹章瓷餐具。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浅绿地彩绘描金清朝水师图卷耳瓷瓶。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展览现场展示的路易十五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的“中国人厅”。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韦衍行)4月1日下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在故宫文华殿举行。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和精神标识,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源于1688年。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为“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又分“礼品和定制”“交汇与新创”两个章节。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有诸多受到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

第三单元为“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又分“收藏和改造”“模仿与灵感”两个章节。随着中西交往的深入,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是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为了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后者在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中法宫廷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是法国王室及其宫廷对中国文化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中国和法国虽远隔千山万水,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的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他们彼此间的吸引,相互间的兴趣,一直深藏于历史记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际油价集体上涨,美油4月合约... 原标题:国际油价集体上涨,美油4月合约涨0.84% 每经AI快讯,周五(2月1...
大厂春节放福利!刘强东狂撒年终... 元旦、春节临近,互联网大厂纷纷公布假期和年终奖安排。
中阳法院2024年第2批失信被... 原标题:中阳法院2024年第2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 中阳法院2024年第2...
人民网评傅园慧求助事件:消除傅... 原标题:人民网评傅园慧求助事件:消除傅园慧之困,须用“洪荒之力” 人民网评傅...
OPPP申请数据传输专利,提高... 原标题:OPPP申请数据传输专利,提高数据发送过程的可靠性 金融界2024年3...
点火起飞!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 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人民网记者 黄帆摄 人民网酒泉4月24日电 (记者黄帆、赵竹青)4...
媒体人吴玉燕因严重流感不幸去世...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严重流感, 又夺走一个年轻的生命! 今天(2月15日),《新周刊》公众号发表...
邓超晒自拍心情超好 染红发后颜... 搜狐娱乐讯 10月30日,邓超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最新自拍,照片里邓超染了红发,状态超好,颜值超高。...
长江通信录得5天4板 原标题:长江通信录得5天4板 长江通信再度涨停,5个交易日内录得4个涨停,累计...
法国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附近楼房... 当地时间24日,法国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附近楼房发生火灾,目前伤亡情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