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的一声,23颗卫星被送入太空,美国太空军事化进程再次迈出重要一步,新的太空竞赛或将拉开序幕。
前言:近期,美媒披露,美国国家侦查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签署了一项机密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星盾”军用卫星系统。这将是美国谋求太空霸权的又一新动作,等到这套系统部署成功后,太空新一轮军备竞赛或就此展开。
(“猎鹰9”运载火箭)
1.“星盾”计划曝光,三方面备受关注
2022年12月,SpaceX公司宣布推出“星盾”计划。此后,该计划一直在稳步推进。从第二代“星链”卫星发射上天,到美国官方证实“星盾”计划,再到美国相关部门接收“星盾”系统进行前期评估,足以可见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野心。
如今,美国国家侦查局与SpaceX公司签署这项协议,可谓是将“星盾”计划明晃晃的摆到了桌面上。有消息称,SpaceX公司已经开始为“星盾”计划招募人员了,面向的是美国各大情报机构,未来他们会从事什么工作,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得到。
那么“星盾”计划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星链”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星盾”卫星既能进行通信,还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检测,本质上就是一种间谍卫星,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服务。
根据SpaceX公司公布的信息,“星盾”计划的初步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地球观测、安全通信和有效载荷托管。
从通信业务来说,与“星链”计划的区别可能不大,毕竟“星链”的抗干扰和保密能力在俄乌战场上得到了检验,“星盾”的通信服务可能更多的是在该基础上进行升级,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星盾”计划曝光)
从托管负载业务来看,专家分析称,“星盾”计划可能会兼容第三方负载的接口,搭载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载荷,为其他部门提供价格低廉的发射服务。
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地球观测功能。目前,虽然各国都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观测卫星,但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导致针对性的应对手段一出炉,卫星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但“星盾”计划中的卫星能够凭借巨大的数量、快速的反应能力,拥有广阔的覆盖范围,同时兼具卫星的优势和侦察机的灵活性,对战场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2.业务范围超乎想象,要将“星盾”用在台海?
现在的“星盾”计划还在缓慢推进,但有些美国政客已经坐不住了,扬言要把“星盾”用在台海。
美国众议院议员表示,一旦中国大陆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西太平洋的美军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确保台湾及其周边地区的美军拥有强大的通信网络至关重要。
对此,军事专家分析称,美政客的言论是想复制俄乌冲突中西方情报加上乌克兰打击的模式,在台湾周围重现。“星盾”系统能够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定位搜寻发现目标,帮助无人机精准打击目标。
很明显,美政客的上述言论是唯恐天下不乱,想把台湾变成“火药桶”,最终将其推向火坑。
(乌军使用“星链”的地面终端)
但我们要注意一点,将“星盾”用于台海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俄乌冲突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星链”系统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将来,“星盾”能够凭借大量的卫星,经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迅速识别目标,使美军在战场上获得“不对称”的信息作战优势。
如今,有了“星盾”,美国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与其他北约国家的太空军事合作,这一点也在俄乌战场上验证了可行性。可以想象,未来美国与盟友在太空中的举动,势必会埋下不稳定因素,给全球和平稳定带来挑战。
3.美国险恶用心不断显露,中国要高度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现在正在加速部署“星盾”计划,也许此时此刻,就有一颗“星盾”卫星正划过我们的头顶。
可以说,SpaceX公司的布局是一张庞大的太空星图,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如今,我们抬头望去,近地轨道上已经拥有了超过5000颗星链卫星,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卫星,即便拥有了反卫星实力,只怕也打不过来。
从“星链”到“星盾”,美国正在想尽办法构建太空优势,与对手拉开距离,从而实现降维打击。有分析称,美军很有可能在“星盾”卫星上搭载用于拦截洲际导弹的装置,将导弹防御作战拓展到外太空,让敌人的优势荡然无存。
(太空武器的想象图)
面对美国在太空中的举动,我们也要早做准备。随着无人作战时代的到来,卫星互联网能从根本上解决无人作战平台远程控制面临的带宽瓶颈问题,一旦中国在这方面落后,很可能会陷入难以想象的被动局面。
此前,俄罗斯宣布了一个卫星互联网计划,由288颗卫星组成,以此争夺有限的低轨卫星资源,抢占频谱主动权。中国也提出了本土版的“星链”计划,要在太空布局2.6万颗卫星,希望该计划成功的那一天能早点到来,让我们有更足的底气保卫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