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约军“马失前蹄”,打不过俄军
日前,普京对外透露,在乌克兰战场上,有来自许多北约国家的军人,他们说着英语、法语,为乌克兰冲锋前线,但是,这并不会改变俄乌既定局势,因为战场上大量充斥着北约军人的尸体。
随后,多家媒体公布战报,在乌克兰作战的加拿大雇佣兵诺曼旅指挥官让·弗朗索瓦·拉特尔,已经战死沙场。
介绍称,诺曼旅主要以加拿大、芬兰、瑞典人、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人组成,俄乌战争爆发初期,这些人就被派遣到了基辅作战。
在为期两年多的战争中,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对突出的战绩,反而不断的送人头,更别提改变俄乌局势了。
此次战死的指挥官拉特尔,曾服役于加拿大军队,还曾参加过基辅战役,有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
但事实证明,这些北约雇佣兵并不是俄军的对手。
要知道,俄军在战术不仅部署了伊斯坎尔德弹道导弹,还有龙卷风-G远程多管火箭炮以及大量炮兵火力。
与此同时,随着战事的推进,俄军步兵火力也在快速增长,不仅装备了热成像模式FPV自杀性无人机,还装备了四轴轰炸无人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实施精确杀戮。
2、俄军新生力量,比老兵更强
战争初期,俄军主要依靠小部分的精锐力量,实施反恐特种作战,但从2023年开始,俄军改变了战术,向全面战争型军队快速转型。
俄罗斯人之所以被称为“战斗民族”,就是因为有一定的军事基础。所以,他们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只要目标一致,就可以随时组建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军队。
这一点,在冷战时期已经得到了验证。
当时,西方就说过将苏联视为战略目标,要针对其发动一场大规模世纪之战,美国虎视眈眈,所以,苏联整个国家体系都是围绕军事体系运转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大多数男性都有较强的军事基础知识。
2023年12月底,俄罗斯国防部就公布了动员情况,在短短38天的时间里,就有超过30.25万人入伍,随后立马组建了281个军事单位和部队。
报道称,新应招的士兵三分之一受过中等教育,超九成的人服过兵役。这意味着,在超2年的俄乌战争中,俄军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被打残,甚至还有继续扩张的迹象。
俄乌局势渐渐失控,美国又因为巴以冲突分身乏术,关键时刻,老牌欧洲国家出面了。
3、朔尔茨提议,组建“火箭炮联盟”
在如今的西方世界中,援乌联盟队伍中,可谓是花样百出。
先是马克龙提出组建“出兵联盟”,亲自下场与俄罗斯对抗,如今又要搞什么“火箭炮联盟”。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我们要从全球各地购买苏式火箭炮,从220毫米到300毫米,统统部署在乌克兰战场,如此一来,乌军可针对俄军实施高效杀伤。
这是因为,西方一线国家在向乌提供本国高端武器方面,还是比较担心的,尤其是像朔尔茨说的那样,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
但又不得不替乌克兰考虑如何强化前线作战能力,德国作为援乌大户,就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
“火箭炮联盟”看上去挺有意思,毕竟,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火箭炮的销量是非常好的,其实不光是220毫米到300毫米的火箭炮,122毫米的买来也能用。
毕竟以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哪还有挑肥拣瘦的余地,有的用就不错了,就连芬兰、瑞典向乌提供的武器,乌克兰也不嫌少。
但是,如果真的成立“火箭炮联盟”,那下一步是不是还会有“手榴弹联盟”“步枪联盟”......各种联盟的小旗子会插满乌克兰全境。
虽然说,面对美国资金断档,其他国家挺身而出会让乌克兰充满感激,但这些都是虚的,如何能让乌军改变局势,才是真的。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所谓的“火箭炮联盟”,恐怕也是空有其表,俄乌局势最终走向,已经注定。
4、乌命数难改,欧洲也要变天
其实,在乌克兰多次反击“无功而返”后,不少西方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乌克兰战争就是一个无底洞,再多的援助也无法打败俄罗斯。
没有军饷和援助的乌克兰,肯定是撑不了多久的,泽连斯基非常清楚,现在乌克兰的处境有多么尴尬。
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只能不停的四处奔走“拉赞助”,一旦军援断供,乌军战败是必然的,而围绕在泽连斯基身边的利益联盟,也会随之崩塌。
更重要的是,欧洲的天可能也将迎来巨变。
随着特朗普竞选呼声越来越高,美欧维持多年的默契,可能也会被打破。特朗普认为,美国保护欧洲是个亏本买卖,好处都给了欧洲,钱却是美国人出的。
所以,特朗普如果上台,很可能改变美国对欧政策,与此同时,北约也可能会被盯上。
特朗普曾表示,北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组织,美国身在其中却频频吃亏,所以,美国很可能退出北约,这个信号,让欧洲很是紧张。
因为向来依赖美国军事影响力的欧洲,如果失去美国支持和保护,很可能面临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所以说,比俄乌局势更瞬息万变的,还有欧洲局势,德国与其想方设法为乌谋前程,不如多为自己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