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生机勃勃,3月9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的校园里师生人头攒动,这里正在进行省教育厅主办的“工行杯”山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人群中,有的衣着白大褂,有的西装革履,有的一身工装服……赛场内外气氛紧张、有序、不时掌声迭起。
省教育厅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就业育人实效,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全省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经过前期各校校赛、院校推荐、专家评审,共有来自我省39所高校的130名同学脱颖而出入围本次决赛。本次决赛分为高教成长赛道、高教就业赛道,职教成长赛道、职教就业赛道四组。其中,成长赛道考查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的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业赛道考查学生的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
参赛的同学们一个个信心满满,不时脸上也流露着紧张的神情。来自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的李小芳同学是职教就业赛道的选手,她一边深呼吸,一边看着自己手头准备的资料,在候场区做最后的准备。她说:“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来参加决赛,心情非常激动。在备赛的三个月中,老师帮助我明确了计算机编程教师的职业定位,增强了我对这一岗位认知程度,这次参赛希望能斩获好成绩。”
在与参赛同学们和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认为勾勒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好具体可执行的职业路径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来自省内外的评委们既有行业专家,也有企业代表,还有高校资深就业指导教师,他们不仅高度肯定参赛选手们的充分准备和精彩表现,更为选手们出谋划策,开辟新办法、新思路。
山西师范大学的郭泽宇是高教成长赛道的一位参赛同学。他对记者说:“我的职位定位是大学生村官。每年寒暑假都会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实际参与处理日常事务,帮助推广农业知识和技术,为村民排忧解难。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认真梳理,深刻剖析自己的实习实践经历,在反思中一步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今天听了评委老师们的精彩点评,现在已经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今后应该如何努力。”
如何在学业中谋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在职场中,明确应该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参赛的同学们似乎不约而同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即在求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好职业规划。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我国的古建筑瑰宝‘活’起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石窟寺保护专业的学生尚海丽说。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古建筑精妙的设计和构造,与我省非遗面塑结合在一起。比赛现场,她向评委们展示了一尊敦煌飞天面塑。
尚海丽在自我陈述中说:“作为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的职业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一名石窟文物修复师。既要熟练掌握各项修复工具和技术,也要学习好文物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据了解,为了更好衔接学业与未来职业发展,她在学校成立面塑工作室,参与编写《中国工艺美术》山西卷面塑篇,并组织了“非遗进课堂”等活动,成了古建筑文物的保护者、研究者、传播者。
“我们学校根据每名参赛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指定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比赛环节的准备工作。此外,也邀请校外专家,职场达人提出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搭建学业与职业的桥梁”,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的闫老师说。
赛场上,同学们不仅畅谈职业目标、职场发展路径,更有自身远期职业发展打算。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黄周馨表示,对医学生来说,尤其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专业壁垒是最高的,看似职业目标非常明确,大概率是做一名临床医生,但是未来职业方向也不容易选择,哪怕进入某一个科室都会有不同的方向。
中北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叶晓霖同学是高教就业组的选手,他的目标企业是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目标岗位是电芯研发工程师。他运用VRIO框架进行自我分析展示,并规划了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短期内要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中期加强研发创新能力争取专利申请,远期成为一名电池产品研发总负责人,实现科技报国理想。
据悉,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举全校之力做好大赛各项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以选手为中心,让来自全省各地参赛的同学们都能够尽展其才,尽情发挥。同时也为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们搭建起观摩学习和交流沟通的平台。赛场内外,大家相互探讨就业教育经验,切磋就业指导课程开发。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后可以将课程建设对接大赛,把大赛开进课堂,在课堂练兵职业规划,把择业、就业、创业、事业,行业、企业、岗位装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帮助同学们把准职业方向,明确发展路径,实现成才梦想,在今后的人生中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去。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年就业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重视的“热点”话题。如何实现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青年自身、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业不仅事关民生,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要把就业放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大循环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格局中谋划实现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提升,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