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组织开展“青春志愿行 共植同学林”植树活动,师生共同种下了寓意着“励志”“健康”的荔枝树。
师生共同种下了寓意着“励志”“健康”的荔枝树。
学生们为植树场地一旁的墙面进行涂鸦。
该校校长周新征在活动中表示,植树造林、农场劳动、绿化校园,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实践,“植树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提高了他们对保护生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展现了学校为‘绿美佛山’生态建设贡献的力量”。
此外,活动上学校与南海团区委、桂城街道相关领导共同揭牌《绿美南实·青志同学林》,提升广大青少年“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以青春力量助力“绿美佛山”建设;并与南海区教育局、佛山农科所相关领导,共同揭牌了《校园微农场》项目,促进佛山农业科普进校园。
自去年新课标出台后,劳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农耕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农耕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佛山每年在全市中小学校中重点建设一批校园微农场。南海实验中学在去年11月被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确立为首批校园微农场建设单位。
接下来,来自农业和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将为校园提供微农场建设、劳动实践指导,以及在学校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普及推广新时代农业知识。
植树节活动当天,学校同步开展专题讲座。
在学校开辟一方菜园,供学生学习种菜,陪伴农作物从种子到端上饭桌,已经是佛山众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不二选择。在南海实验中学,除了用于普及农业知识、激发劳动兴趣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还利用校园顶楼开设了“智能苗圃”。学生们通过培育观察植物、自主搭建智能化种植模型等活动,提升了其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我们会利用废弃轮胎做水培装置,也会进行智能温控等实验;多样的课程活动加深了对植物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科技的力量。”初一学生吴楚筠说。该校德育主任李校华表示,学校不断探索物理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探究、创作发明和科技创意的创客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和农业科普中来,帮助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智能苗圃”一角。
学校“智能苗圃”一角。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高萍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