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3月12日消息(记者杨梦奎 通讯员缪凡 许小健)每学期伊始都能收到一笔助学金,13年来从不间断。家住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泥鳅沟自然村的男孩王玉强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受到海安好心人张峻榕的资助。直到他考上了大学,这份来自张叔叔的爱心,依然在延续。
张叔叔是谁?王玉强只知道,他住在大山外的江苏海安,距离宁蒗1600公里。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底的一次见义勇为被媒体报道,自己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模样。
“张叔叔被评为‘海安好人’是因为救人,但他的‘好’不止这些,他是我一生中的贵人和恩人。他做的好事,也值得被更多人知道!”3月5日,王玉强提笔写下感谢信。
一周后,这份热烈滚烫的“感恩”被送达,一段“尘封”了13载的爱心故事,这才被人知晓。
王玉强3月5日写的感谢信(央广网发 缪凡 摄)
一场资助坚持13年
3月11日上午,海安市委宣传部收到一份特殊包裹,内有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寄件人叫王玉强,西华大学大三学生,感谢海安好心人张峻榕对其13年来的爱心助学。
时间回溯到2011年,彼时的王玉强正在宁蒗县泥鳅沟自然村永宁完小读四年级,父母常年缠绵病榻,家庭负债累累。张峻榕的出现,成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里唯一的一束光。
据了解,张峻榕是海安开发区(城东镇)的一名普通村民,他当年在离家不远的海迅集团上班。集团自2009年起就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宁蒗县慈善工作站确定贫困学子名单,由集团员工自发捐助。在了解了王玉强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张峻榕和其确定了爱心资助关系,每学期资助400元,直至其小学毕业。而当时,张峻榕一个月的工资才1100元。
做好事,不求人知和回报。资助宁蒗贫困学子的这件事,张峻榕跟家里人都没讲。“感谢您资助我,给我这个快要读不下去的学生增添了一丝希望。”2011年,王玉强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写了一封信,信件的开头称呼是“张阿姨”,那会的小玉强并不知晓大山外面这位“好心人”的真实身份,幼小的他也只能通过大人们的“口述”去判断“好心人”的年纪和性别。信件通过宁蒗县慈善工作站寄给了海迅集团,并转交给了张峻榕,“阿姨就阿姨吧,只要小孩能上学,叫我啥都行。”
此后的十余年间,张峻榕还时不时跟王玉强保持着书信往来,“每一封信我都读上好几遍,也保存得好好的。”
一面锦旗揭开尘封的爱心故事
1600余公里以外的王玉强,成了张峻榕十余年来,内心深处的最大牵挂。原先的计划,是资助王玉强读完小学,但是他始终放心不下这个奋进努力、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我没什么大本事,只要他还在读书,我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张峻榕说,这十多年来,自己有两件最开心的事。第一件事就是2018年王玉强顺利考入丽江中学;第二件事是2021年王玉强考入西华大学。他说,自己不知道西华大学在哪,托人在网上搜了下,才知道在四川成都,“还是远,不过距离孩子自己家近,那就好!”
张峻榕现在是城建集团保安公司的一名保安,每日的工作是负责火车站前广场的巡逻和安保。每天凌晨5点就到班的老张,特别喜欢拍下当天的朝阳给远方求学的王玉强,并配上几句鼓励的话。考入大学后,王玉强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张交流,但是每每想要了解更详尽的信息时,张峻榕都是含糊其辞,不愿意透露太多。
今年春节前,王玉强的父亲王志国从宁蒗寄来一些土特产,张峻榕收到后立即发去了消息,“不要再寄了!只要你学业成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父亲王志国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几度动容,“在我们家最困难时,是老张让孩子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自己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够报答给他的,很感动也很惭愧。”
出于对恩人的感恩,尽管没有来过海安,但王玉强对这座城市一直默默关注。今年在“海安发布”公众号上得知张峻榕叔叔因勇救车祸遇险女子被评为“海安好人”后,王玉强便第一时间给他打去电话祝贺。
在谈及为何将锦旗和感谢信寄到海安市委宣传部时,王玉强说,“如果寄给他本人,肯定又是无人知晓。他一直默默做着好事,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他,好人精神值得被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