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系统步骤
相控使用晶闸管实现
斩控使用全控型器件
交流输出电压波形质量THD
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使用MCU等进行控制,使用采样的方式。
那么就会导致连续的模拟量变成了离散化
当你写了代码,对自己的代码没有信心,那么此时你可以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你把你的嵌入式代码嵌入到模块中,与点典型的库模块进行比较下看看
独立逆变(无源负载)和并网逆变(有源负载)
设定稳态工作点的目的是,将大范围的非线性控制转换为小范围的线性化控制,使得调节器的负担减轻
独立逆变总体结构:
电机FOC控制框图
FOC调节流程:
1、检测逆变桥是否正常(MOSFET)。不接电机,使用高级定时器输出6路互补PWM,改变占空比,测量UVW对地波形的占空比是否正常。
2、测试相电流采样电路的功能
1)不接电机,连续相电流采样,此时采样值为相电流为0时的值,此时值应该比较稳定,如果变化较大说明有问题。
2)接上电机,给U相设置占空比为5%,V、W占空比为0,此时用万用表测量取样电阻上的电压值,应该已经有值。再用adc采样相电流,计算相电流采样极性和大小是否正常。
**3、测试变换程序正确性。**其中矢量变换的核心其实就在Clark与Park变换上,通过这两个变换实现了直轴与交轴的解耦,但是用的官方的库可以不管,
4、调试SVPWM模块。通过SVPWM模块可以把FOC的控制结果转换成定时器6个通道的占空比,从而驱动三相逆变模块控制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拖动转子旋转。为了验证SVPWM模块的功能。产生开环的旋转磁场。
1)把FOC其他部分注释掉,只保留反park变换和svpwm模块
2)反park变换的输入参数有3个:vq=minval、vd=0、Angle=0,接电机上电,此时svpwm会有输出,电机有力,转子被锁定在当前电角度位置,如果没有力,说明vq太小了。
3)将Angle由0开始,每次增加30°左右,此时电机会跟着旋转,且每次旋转的角度是相同的,记录下这个旋转的方向,这就是此系统固有的正方向。此时还还可以验证电机的磁极对数,用笔进行标注(若Angle重复增加N个周期后电机回到起始点),电机的极对数即为N
5、调节电流环
先D轴后Q轴
D\Q 轴的PI是独立的,所以是分开来调的
D轴PI调试:
1、把速度环的PI都设定为0
2、把Q轴的PI也设置为0
3、把速度环的输出(参考值id、iq)也设定为0(其实这步是为了保险,其实PI设置为0就够了)
4、电流环输出的Ud使用反馈回来的Ud,Uq自己手动给定
5、给你D轴的P,慢慢调试I
测试:查看反馈的Id是否在0附近波动,注意是很小的波动(空载0-0.5A成功)
Q轴PI调试:把调试D轴得到的值直接用上
1、把调试D轴的参数限制去掉,速度依然PI设定为0
2、令速度环的输出参考值id为0,速度环的输出iq给定一个比较小的值
3、给定Q轴的I,慢慢调试P(其实也可参考PID调参步骤)
在很小的给定iq下,速度会跑到最高,加少量负载速度会下降
6、速度环就PID常规方法调=调节
独立逆变仿真搭建:
采样
控制
波形调制
scope显示Vo_abc
再控制模块基础上加上闭环
误差:Vref_d_dq0 - Vo_d_dq0
Vo_abc
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内环的负载电流(要控制什么量,就去找这个量的微分)
误差:Vref_d_dq0 - Vo_d_dq0
Vo_abc
再添加一个三相负载
Vo_abc和Io_abc:
误差:Vref_d_dq0 - Vo_d_dq0
并网逆变的仿真被老师鸽了(待续)
上一篇:【算法时间复杂度】学习记录
下一篇:20230311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