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心得
为什么觉得老师什么都懂啊,提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真的好nice~
整个汇报,全场用您,呜呜呜~
还有成语的出现???(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应该说,我给您讲明白了吗?而不是说您听懂了吗?呜呜呜~
不要说谢谢聆听或者谢谢收听哇~
《Gearbox:使用安全性-活性二分法的最优分片委员会》
参考文献:GearBox: Optimal-size Shard Committees by Leveraging the Safety-Liveness Dichotomy
问题:
- 安全性、活性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 敌手攻击为什么由你来定义?
- 文章高屋建瓴的话,以自己的见解来拓展分析。
《人脸反欺骗:像素级监督》
参考文献:Revisiting Pixel-Wise Supervision for Face Anti-Spoofing
问题:
老师一:
- 文章的核心贡献是什么?
- 提出的金字塔架构的动机是什么?
- 拼接运算量会更大,为什么运算更快?
- 哪些数据从效率来说,运算更快?
- 效率快,是文章中说的还是自己读完文章之后总结的?(为什么文章中没有提及,是不是文章的贡献点是其他的?)
老师二:
- 介绍了思想,缺少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介绍,过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偏宏观思想。
- 为什么不讲一篇更好的?(用最新的文章会更好)
- 没有给出具体的迁移方法。
- 为什么选择这四种协议来进行测试,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协议来进行测试。
- 时间问题:前面铺垫时间花费的太多,后面时间有点紧凑
老师三:
- 前面介绍的和后面介绍的没有关系,联系不起来。
- 没有说明算法决定了识别真假,完全取决于原始输入。
- 前后脱节,没有要点:是输入的问题,但是在讨论算法,网络结构
- 核心内容:只有三页,很明显不足
- 精度高,速度低;精度低,速度高。如果维持精度来提高速度,或者如何维持速度来提高精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 速度快的原因:处理的一定少 精度高的原因:信息量一定很多(从这两点来进行创新和后面的工作)
老师四:
- 文章选的不好,创新点是不足的。
- CCF A类的会议这类文章比较好。
《从轻量级不可见PRF看Internet环境中的私有集交集》
参考文献:Private Set Intersection in the Internet Setting From Lightweight Oblivious PRF
问题:
老师一:
- 证明有没有什么难点?
- 构造的新颖点?
老师二:
- 在汇报时,用小篇幅来提到已证明,一两句话也可以。
- 标记乘法是二维按位与。
- 为什么要做反转?反转的作用是什么?
- 单点和多点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评估上有质的改变)
老师三:
- 问题都回答出来了,而且回答的非常好。
- 交集?不相同的取出来做并集的操作
- 布谷鸟哈希是概率数据结构?做出来是精确数据还是概率数据?(空间开销很大)
- 避免布谷鸟开销,同样降低通信的次数?
- 为什么要设置A和B大小相等?
- 半诚实模型和恶意模型的区别?
《T-Reqs:使用差分模糊测试的HTTP请求走私》
参考文献:T-Reqs: HTTP Request Smuggling with Differential Fuzzing
问题:
老师一:
- 和参考文献的对应关系是什么?有目录会好点
- 对论文的理解讲清楚
- 解释一下图里面一些符号
- 研究生开题开什么方向?与汇报没什么关系
老师二:
- 图是否区分了入口点还是出口点?
- 有没有思考阿帕奇?
- 什么是请求走私?请求走私的方向是什么?
- 所谓的走私,走私后产生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后端处理发生问题)
- 讲解时只是单页的讲解,缺少前后的关联
- 不同用户应该对应不同缓冲区,怎么实现拼接?
老师三:
- 这种攻击(HTTP)在现实中有吗?(存在的比较久)
- 之前这种攻击是怎么被处理的?(保证解析一致)
- 从研究方法/方法学角度来看,我们能学到什么?(从点到面,更全面)
- 什么是Differential Fuzzing?
- 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