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业管理概论
创始人
2024-05-24 15:01:53
0

目录

一、企业及其形式

二、企业管理概述

三、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四、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

五、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


一、企业及其形式

1、企业的概念

  1. 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增值作为经济活动的目的;

  2.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组织;

  3. 企业经营过程中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和承担风险

2、企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1. 手工业生产时期;

  2. 工厂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 现代企业生产时期

3、现代企业生产时期的特征(选择★)

  1. 拥有现代化管理; (显著特征)

  2.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3. 拥有现代技术。

  4. 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垄断组织。

  5. 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协作关系复杂。

  6. 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兼并与收购大量出现

  7. 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

4、企业类型

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

  • 农业企业

  • 工业企业

  • 金融企业

  • 商业企业

根据生产力要素比重:

  • 劳动密集型企业

  • 技术密集型企业

  • 知识密集型企业

  • 资源密集型企业

根据企业经营规模:

  • 大型企业

  • 中型企业

  • 小型企业

根据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

  • 个体企业(独资企业):个人出资兴办;

  • 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联合经营,不是法人,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公司制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简答题):

  • 公司制企业是法人;

  • 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 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二、企业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

  • 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 管理的目的是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

  •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 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 管理的主体(谁来管)

  • 管理的客体(管理谁)

  • 管理的目的(为啥管)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

五职能论: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派普通公认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职能是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具体安排,作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并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

  • 短期计划:1年以内

  • 中期计划:1-5年

  • 长期计划:5年以上

组织职能: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的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简答):协有集分责权利统一弹

  • 协调性原则:协调各方,使得“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1>2”

  • 有效性原则: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做到精简,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 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原则:对重大决策和全局性管理实行集权,对日常管理实行分权;

  • 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为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都规定责任并赋予所必须的职权;

  • 统一指挥原则:在指挥与命令上,严格执行“一元化”;

  • 弹性原则:设计组织结构时要留有余地制定一些带有伸缩性的组织规则

领导职能: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个人权力(魅力)、职位权力 领导活动的内容:

  • 指导;

  • 激励;

  • 沟通;

  • 协调;

  • 权力的形成和运用;

  • 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控制职能:指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组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控制的方式:

  • 预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又称前馈控制;

  • 现场控制:指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管理控制的那一部分工作,又称适时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方式;

  • 反馈控制:在行为和任务完成之后,用实际结果和原计划标准进行比较,也称过后行为控制或事后控制;

3、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是以价值增值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的。 谁最在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利益相关者):

  • 客户

  • 供应商

  • 债权人

  • 资本所有者

  • 政府和社会

三、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到30年代)

2、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丛林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姓名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麦克利兰激励需求理论
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

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姓名学派
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
西蒙决策学派
德鲁克经验(案例)学派

3、以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理论(20世纪中后期到80年代初)

  •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企业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战略管理理论;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引进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和朱兰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

  • 企业文化成为80年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

4、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 : 哈默&钱皮 企业再造理论

5、全球化网络时代企业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 彼得·圣吉 《第5项修炼》-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

四、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

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
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顾客的权力大大增强
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将会降低
企业可以减少库存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将会发生改变
企业可以使合作竞争更便利地实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企业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将会改变

五、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

1、企业管理拓展的范围

  • 网络企业管理

  • 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 更加重视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无形资本的管理;

  • 企业管理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供应链

2、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 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开发和培育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 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

  • 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 敏捷制造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最重要的方式;

  • 企业财务管理将向战略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 回归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 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 更加重视文化管理;

3、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准时制JIT(just in time)“零废品”、“零库存”、“零准备时间”
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确保企业连续、均衡生产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消除无效的劳动和资源
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将业务文件按公认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监控摄像头接入GB28181平... 流程简介将监控摄像头的视频在网站和APP中直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1&...
Windows10添加群晖磁盘... 在使用群晖NAS时,我们需要通过本地映射的方式把NAS映射成本地的一块磁盘使用。 通过...
protocol buffer... 目录 目录 什么是protocol buffer 1.protobuf 1.1安装  1.2使用...
在Word、WPS中插入AxM... 引言 我最近需要写一些文章,在排版时发现AxMath插入的公式竟然会导致行间距异常&#...
【PdgCntEditor】解... 一、问题背景 大部分的图书对应的PDF,目录中的页码并非PDF中直接索引的页码...
Fluent中创建监测点 1 概述某些仿真问题,需要创建监测点,用于获取空间定点的数据࿰...
educoder数据结构与算法...                                                   ...
MySQL下载和安装(Wind... 前言:刚换了一台电脑,里面所有东西都需要重新配置,习惯了所...
修复 爱普生 EPSON L4... L4151 L4153 L4156 L4158 L4163 L4165 L4166 L4168 L4...
MFC文件操作  MFC提供了一个文件操作的基类CFile,这个类提供了一个没有缓存的二进制格式的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