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创始人
2024-05-24 14:22:57
0次
言语理解与表达
文章目录
题型概述
- 中心理解
- 标题填入
- 细节判断
- 词句理解
- 接语选择
- 语句排序
- 语句填空
- 逻辑填空
高频考题:
其次:
细节、排序、填空
中心理解题
提问方式:
主要说明、意在强调、主旨、观点、概括
揣测还原作者的真实想法,写作目的。
审题顺序:
- 先看提问:确定题型、考点
- 再看文段:谋篇布局,判断重点,划分层次
- 预设答案:胸有成竹,生成预判
- 对比选项:排除+择优,同义替换,对比择优
做题思路:
- 话题一致,主体一致。主题词可能“狡猾变形”,可能“同义替换”
- 作者蕴含的情绪(如疑问),一般会表达重点。
- 做事比空谈更重要。
- “做对策” 优于 “对策好”
- 对策选择更明确的。(提出具体的对策)
- 内容大于形势,对策大于空谈。
总体思路:找出文段的重点
- 有重点:精炼浓缩,同义替换
- 无重点: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实际操作:划分层次,寻找重点
一、宏观上:行文的角度
- 有总有分
- 提出对策
- 并列结构
二、微观:复局的角度
要注意:转折、因果、递进、必要条件、并列
有总有分类
总句:得出观点或对策的句子
(1)形式
- 关联词:转折、因果、递进。。。
- 总结词: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这些
- 程度词:更、尤其、特别是、甚至
(2)内容
- 评论:对现状做出评价
- 对策:为问题解决或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 结论:由一系列前提或铺垫所得出的结论
分句:服务于观点的句子
- 背景引入:当前、随着、近年来……(引入话题)
- 举例论证:如、例如、以X为例……(解释证明)
- 原因解释:因为、理由是、原因是、原因在于
- 正反论证:如果、倘若、一旦
- 观点援引:专家说、有人说
(1)背景引入
- 伴随状语: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
- 时间状语: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日前、目前、当先等’
- 下定义:……是指……;……通常用来表示……
- 一般在段首,长短不定,背景选项不选
- 作用:背景铺垫,引出观点
(2)举例论证
- 标志:比如、例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
- 标志:年份、人名、机构名、书刊名、地名
- 作用:生动、具体、通俗地论证观点
- 例子本身不是重点,例子前后出现观点句
(3)原因解释
- 标志:比如、例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
- 标志:年份、人名、机构名、书刊名、地名
- 作用:生动、具体、通俗地论证观点
- 例子本身不是重点,例子前后出现观点句
(4)正反论证
- 正面论证:如果/一旦/倘若……,就会+积极影响
- 反面论证:如果不/一旦不/倘若不/……,那么/否则/不然/反之+消极影响
- 作用:为了说明观点的正确性与权威性。正面鼓励,反面吓唬。
- 正反论证的影响不一样,观点更重要,影响不选,选观点。反面论证考频更高,其支持的观点常为对策。
(5)观点援引
- 引用他人观点,正向援引、反向援引
- 正向援引+结论引导词,反向原因+转折引导词
- 有人说、传统观点认为、通常认为、大多数人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往往是作者反驳的
- 权威专家的观点,往往是作者赞同的
- 反向援引考的多
提出对策类
对策: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题目形式:
- 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 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 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未提出对策
(1)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标志词:应当、应该、必须、需要、亟待
做题技巧:
- 对策是重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影响)不重要
- 选择与文段相符合的对策
(2)文段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标志词:如果/一旦/倘若/……,那么+消极影响
做题技巧:
- 将前面做法反过来(如果不怎么怎么样,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把“如果”的内容反向做)
- 支持的对策是重点
- 警惕假设变为现实,错误选项
(3)文段没有对策
(1)选项有针对性对策
(2)选项没有针对性对策,选问题概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