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网(WAN),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下面是广域网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协议:
点对点协议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使用PPP协议。
PPP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
HDLC协议不属于TCP/IP协议族,是ISO建立的
HDLC协议特点:
因为HDLC被划分成三种,所以又引出了三种数据操作方式(了解)
对比分析HDLC协议和PPP协议
相同点:
不同点:
PPP协议 | 面向字节 | 有两个字节协议字段 | 无编号和确认机制 | 不可靠 |
---|---|---|---|---|
HDLC协议 | 面向比特 | 通过控制字段的前两个比特位来区分不同数据帧 | 有编号,有确认机制 | 可靠 |
如果想扩大局域网,可以使用物理层的集线器,将多个集线器合并成大的局域网,但是这样也有弊端,那就是扩大了冲突域。
数据链路层提供了两种设备扩大局域网1. 网桥 2. 交换机
网桥:
网桥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向所有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娜一个接口,或者是把它丢弃(即过滤)
网段:一般指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同一物理层设备(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等)能够直接通讯的那一部分。
网桥优点:
网桥分为两种:
透明网桥:“透明”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自学习算法构建转发表)
源路由网桥:在发送帧时,把详细的最佳路由信息(路由最少/时间最短)放在帧的首部中。
源站以广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有多种方式到达目的站)
到达目的站后,发现帧原路返回,这样发送方就可以对比那个路径是最优的
以太网交换机(多端口网桥):
交换机原理和网桥类似,交换机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每个端口都可以独占传输媒体带宽。
交换机也有两种:
直通式交换机:检测完帧目的地址后就立即转发。(6字节)
特点:延迟低,可靠性低,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将帧放入高速缓存,并检查否正确,正确则转发,错误则丢弃。
特点:延迟大,可靠性高,可以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冲突域:
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
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广播域:
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