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真正实体是位于通信两端主机中的进程
运输层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进程
根据应用需求不同,运输层为应用层提供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协议
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进程使用进程标识符PID来标志
不同操作系统使用不同格式的进程标识符
为了使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进程之间能够进行网络通信,必须使用统一方法对TCP/IP体系应用进程进行标识
TCP/IP体系运输层使用端口号来区分应用层的不同应用进程
1. 端口号使用16比特表示,取值范围为0~65535- **熟知端口号**:0~1023,IANA把这些端口号指派给了TCP/IP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些应用协议,例如:FTP使用21/20,HTTP使用80,DNS使用53- **登记端口号**:1024~49151,为没有数值端口号的应用进程使用,使用这类端口号必须在IANA按照规定的手续登记,以防止重复,例如:Microsoft RDP微软远程桌面使用的端口号是3389- **短暂端口号**: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当服务器进程收到客户进程的报文时,就知道了客户进程所使用的动态端口号。通信结束后,这个端口号可供其他客户进程以后使用。
2. **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识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中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用户数据报UDP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
无连接 | 面向连接 |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交互通信 | 每一条TCP只能有两个端点EP,只能是一对一通信 |
对应用层交付的报文直接打包 | 面向字节流 |
尽最大努力交付,也就是不可靠;不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可靠传输,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首部开销小,仅8字节 | 首部最小20字节,最大60字节 |
拥塞窗口按指数规律增大
拥塞窗口按线性加一规律增大。
当网络中出现超时重传时,要将ssthresh更新为发生超时重传时拥塞窗口的一半,并更新拥塞窗口cwnd的值为1
有时,个别报文段会在网络中丢失,但实际上网络并未发生拥塞
采用快重传算法可以让发送方尽早知道发生了个别报文段的丢失
快重传是指让发送方尽快进行重传,而不是等超时重传计时器超时再重传
不能直接使用某次测量得到的RTTRTTRTT样本来计算超时重传时间RTORTORTO
利用每次测量得到的RTTRTTRTT样本,计算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RTT_sRTTs(又称为平滑的往返时间)
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RTTS1=RTT1RTT_{S1}=RTT_1RTTS1=RTT1
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RTT样本新的RTT_S=(1-\alpha)\times旧的RTT_S+\alpha\times新的RTT样本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RTT样本
在上式中,0≤α≤10\le\alpha\le10≤α≤1
已成为建议标准的RFC6298推荐的α\alphaα值为1/8,即0.125
超时重传时间RTO应略大于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RTT_SRTTS
RFC6298建议使用下式计算超时重传时间RTO
RTO=RTTS+4×RTTDRTO=RTT_S+4\times RTT_DRTO=RTTS+4×RTTD
RTTD1=RTT1÷2RTT_{D1}=RTT_1\div2RTTD1=RTT1÷2
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RTT样本∣新的RTT_D=(1-\beta)\times旧的RTT_D+\beta\times |RTT_s-新的RTT样本|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RTT样本∣
β\betaβ的值建议为0.25
源端口:占16比特,写入源端口号,用来标识发送该TCP报文段的应用进程
目的端口:占16比特,写入目的端口号,用来标识接收该TCP报文段的应用进程
序号:占32比特,取值范围[0,232−1][0,2^{32}-1][0,232−1],序号增加到最后一个后,下一个序号就又回到0,指出本TCP报文段数据载荷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占32比特,取值范围[0,232−1][0,2^{32}-1][0,232−1],确认号增加到最后一个后,写一个确认号就又回到0。指出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载荷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同时也是对之前收到的所有数据的确认。若确认号=n,则表明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接收,期望接收序号为n的数据。
标志确认位ACK:取值为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取值为0时确认号字段无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TCP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1
数据偏移:占4比特,并以4字节为单位。用来指出TCP报文段党的数据载荷部分的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这个字段实际上指出了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
窗口:占16比特,以字节为单位。指出发送本报文段的一方的接收窗口。窗口值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这是以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能力,称为流量控制。
校验和:占16比特,检查范围包括TCP报文段的首部和数据载荷两部分。在计算校验和时,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同步标志位SYN:在TCP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
终止标志位FIN:用来释放TCP连接。
复位标志位RST:用来复位TCP连接。当RST=1时,表明TCP连接出现了异常,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RST置1还用来拒绝一个非法的报文段或拒绝打开一个TCP连接。
推送标志位PSH:接收方的TCP收到该标志位为1的报文段会尽快上交应用进程,而不必等到接收缓存都填满后再向上交付。
紧急标志位URG:取值为1时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取值为0时紧急指针字段无效。
紧急指针:占16比特,以字节为单位,用来指明紧急数据的长度。当发送方有紧急数据时,可将紧急数据插队到发送缓存的最前面,并立刻封装到一个TCP报文段中进行发送。紧急指针会指出本报文段数据载荷部分包含了多长的紧急数据,紧急数据之后是普通数据。
扩展首部部分: